材料中孟子话的原文是: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孟子的这段话,指出的是尊重自然规律能够让人民过上小康的日子,其着重点在民生。以这一思路看,孟子这里强调尊重自然规律也不乏功利色彩。然细究其中的生态观,却和古人的敬天重生思想有关。在一些古籍如《礼记·月令》和《易传》中,都蕴有着这一思想。《月令》认为春天乃万物萌生的季节,不可田猎和网捕生雏,国家更不可行刑杀人,必须遵循上天好生之德。《易传》则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认为周易的精神即在于“好生”,所谓“生生之为易”。这样,所谓“斧斤以时如山林”就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的考虑,更有着敬畏生命、敬畏天地的内涵。孟子提倡仁爱,其仁爱也是包括自然万物在内的,即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以宋代理学家认为“仁”即是“生”,“仁是个生底意思”,并进而得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结论。
以这样一种思路再来审视题目,则立意可不局限于可持续发展之类的功利境界,而可更向上提升一层。
大学语文教研室 黄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