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术”并进,促“至善至美”​ ——关于如何上好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发布者:人文社会科学部发布时间:2020-10-28浏览次数:530

(曹骏扬在上海戏剧学院教育教学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思政课教师,今天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思政课是全校公共必修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学生们最熟悉的一类课程了。但同时,相对于专业课,特别是在我们上戏这样的艺术院校中,思政课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显得比较特殊,对有些人来说似乎还带着些“陌生感”。所以,我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这个机会,能让大家对我们思政课多一些更新、更深的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因此,如何培养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一直是我们高等艺术院校光荣而迫切的任务。其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的作用尤为突出。那么,如何上好思政课呢?下面,我就从“道”与“术”这两方面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所谓传“道”解惑,思政课的“道”,是理想信念的坚定之道、认识世界的正确之道以及改变世界的科学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型的关键时期,信仰的培育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思政课最根本的任务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为学生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基。如何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达到“真懂真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接班人,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其次,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融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我们除了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引入相关文艺理论之外,还在研究生阶段专门开设了一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课程。在完成教材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政治理论相结合,既符合艺术生的具体特性,又能借助文艺相关话题,使比较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再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自然而灵活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既有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增强他们对课程的亲切感和参与度。

有了明确的“道”,还需要有适合的“术”来实现有效的“传道”。只有深度对接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契合教育对象的心理特性,用对方法、用好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中央统编教材,同样的教材内容,面向的是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且理论性强、政治性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而我们的艺术生大多具有思维偏重形象化、性格活跃外放、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为此,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一直在进行着探索和变革:

第一、开展丰富而灵活的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就是改变以往以教材章节为体例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以问题设置为主导、围绕问题展开理论阐述并与艺术专业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思维习惯以及教学客观条件,不拘泥于原有教材体系,构建以教材为本、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第二、设计结合现实问题的案例教学

现代大学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是在社交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自我”、“独立”、“个性”等时代标签,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感性思维和直观感受都比较敏锐,对社会热点现象关注度高。因此,在讲解思想政治理论时,紧跟时事,结合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设置典型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性思考。

第三、推动以艺术实践为载体的实践教学

思政课教师会根据本课的特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思政主题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艺术形式提交实践作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主动了解现实社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艺术体验相结合。在每次优秀思政课实践作业成果展示会上,总能呈现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成果显著。

第四、运用多样化的新媒介教学手段

在上戏,思政课是最早开始多媒体教学的课程之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师生处于一个开放互动、交流合作的氛围中。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线上教学也成为传统教学的一种新型补充。特别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直播互动和线上辅导,出色地完成了网上教学任务,并总结积累了不少网络教学的经验。

总之,思政课教师既要传“道”,也要善“术”,“道”的传递需要“术”的辅助,“术”的价值在于推动“道”的入脑入心。为此,我们一直主动适应、积极作为,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我们将不断结合自身教学特色与教育对象的需求,和全校各专业各部门教师一起,凝心聚力,同向同行,为上戏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